铁轨下的绿芽
第一次注意到那棵小草,是在一次牵车入库的间隙。
天正热,太阳晒得铁轨发烫,我从车下钻出来,正打算站起身来舒展一下腰背。就在那片钢轨之间,一抹青绿闯入了我的眼睛——那是一株小草,瘦小得几乎要被碎石埋没,叶片细细的,轻轻颤着,在滚烫的铁轨阴影下微微探头。
它是怎么长在那儿的?那里没有泥土,只有铁锈和机油的味道。周围是隆隆的列车,咣当咣当一列列过去,每一次轰鸣都像在宣告这片土地属于钢铁而非生命。而它,仿佛听不见似的,就那样倔强地扎根、生长,在钢轨缝隙中默默地活着。我忍不住蹲下来,多看了它一眼。我们这行干久了,一双手抹不净的油污,一身汗味混着金属的铁锈气。可就在这一片钢铁的世界里,它的出现就像一道缝隙里的光——不耀眼,却真实得让人发怔。
草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。春风一吹,哪怕是最贫瘠的石缝,它也会悄悄发芽。这让我想起了我们那个刚来的小伙子,个子不高,说话带点羞涩。刚来那阵儿,老是搞不清接触器的名称和位置,被我们说了不少次。他不声不响,回去一个人对着电路图画了一本笔记。三个月后,电器柜的老师傅说他记得比谁都清楚,电路图搞得明明白白。
像不像那棵草?没人觉得它会长,可它长了;没人觉得它会强,可它硬是拱开了碎石头,靠自己把命延伸出来。
我后来又见过那棵草几次。它总在,甚至长高了一点。有人说这草不值什么,大概下场雨就冲没了。但我知道,它其实是一种提醒——提醒我,在钢轨下的,不只是铁轮与钢轨,还有生命的力量。
有时候我会想,那些在风里、雨里、噪音和高温里坚持下来的我们,又何尝不是一棵棵“铁轨下的小草”?不声不响,不被看见,却也有根有叶,有属于自己的方向。
那天傍晚,我走出机车检修大库,天边染着一点残阳的红。风吹过铁轨,一点点草香从脚边传来。我没有低头,但我知道,它还在。
(中铁十五局轨道运营公司朔黄铁路运输处 黄佳旭)